博士專訪德國留學人物訪談專欄

到德國讀博士,研究環境的差異? | TUM 慕尼黑理工大學 PhD in Physics

慕尼黑工業大學 高分子物理博士 ( TUM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

佳欣


博士學歷: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 Ph.D in Physics (Polymer Sciences)
慕尼黑工業大學 高分子物理博士 ( TUM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

大學、碩士學歷 :

國立成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出國前的學經歷

在台灣時就讀成大化工系、碩士

其實在高中升大學選擇科系時,對化學、化工兩個領域都有一定的興趣,不過兩個科系的差別其實不大 (甚至許多大學是將課程合併在一起) ,化工系的課程規劃會用大一、大二的時間學習化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大三、大四時則會利用前面所學習到的理論、學術概念進行更加實務的訓練,例如化工熱力學、化工動力學等化學反應。整體來說,我對於成大化工系的課程安排相當滿意,也在學習當中獲得足夠的樂趣,願意利用課堂上、課餘時間花投入基礎實驗當中。

選擇 TUM (慕尼黑工業大學) 交換的原因

其實原本申請交換學生時目標是設定在美國,不過受限於成功大學簽約的美國交換學校只有三間,且需要由交換生自行支付學費 (約 90 – 100 萬新台幣),以當時個人、家庭的經濟考量上是挺困難的,於是就暫時放棄前往美國交換的想法,轉而考慮另一個化學工程大國-德國,而當時成大也有簽訂德國的工程名校慕尼黑工業大學,除了在國際上、業界享有知名度及認同以外,學費相對美國來說也是低非常多。

當時在交換期間,我選擇參與一個碩士論文 Project (研究計畫),以我所觀察到的情況大部分完成德國的碩士論文需要半年的時間,而物理系的論文更需要耗時一年。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有從化工跳到物理研究的想法,其實是因為很多化工領域的研究理論及方法和物理領域是殊途同歸的,所以後來我申請轉到物理系就讀。我非常感謝獲得這一年的論文研究機會,觀察到許多以前不曾接觸的實驗項目以及研究的方法,不長不短的一年交換學生歷程中,我完整的瞭解到德國相關領域研究室的運作模式,也參加到當地、國際上的研討會 / workshop ,從中觀察到未來讀博士班會參與的研究類型與生活模式,算是埋下我未來德國學涯的種子。

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慕尼黑工業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在德國找實驗室的過程

我在台灣就有先上網查詢德國實驗室,發現德國的實驗室網站都弄得很齊全清楚,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每一個科系、每一位教授近期進行的研究項目,也都有清楚提供能夠聯絡教授的信箱 (可以主動、有禮貌地詢問是否有可以做碩士論文的機會)。所以建議希望能在國外有更多斬獲的研究生們能在出發前事先完成更多的調查功課與資料蒐集,才不會浪費在海外的寶貴機會和時間。

小提醒 : 提出研究計畫時,可以明確地表明自己所需要做的項目以及預計會使用到的器材等,也能重複確認即將前往的實驗室是否有提供該方面的設備可使用。

善用時間規劃,完成兩個碩士論文

我的學士、碩士都是於成功大學就讀的,我很慶幸自己可以在大學時就預先把碩一的課程修完,所以升上碩一時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報告上。完成交換回到台灣之後還是花費快一年的時間完成原本成大需要繳交的碩士畢業論文。不過由於交換學生的一年時間其實也滿多的,所以在德國的期間除了利用時間學習德文以外,我也投入許多時間在實驗室當中進行研究,密切的和教授討論碩士論文的進度,所以有如期在台灣以及德國都完成碩士論文。

前往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慕尼黑理工大學交換的一年時間,讓我結下後來回到 TUM 就讀博士的緣分
前往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慕尼黑理工大學交換的一年時間,讓我結下後來回到 TUM 就讀博士的緣分

TUM 博士經驗分享

回到德國繼續深造博士的動機

其實當時能夠繼續回到德國留學,完全是在交換一年期間所累積下的緣分,因為進行碩論期間都有密切的和研究室成員討論並回報進度,讓指導教授對於我正在進行的研究和人格特質都能夠有充分的瞭解,所以當碩士論文快要完成時,教授也主動與我討論結束交換之後的未來規劃,並詢問我是否碩士畢業後有興趣繼續深造博士的計畫。透過教授所提出的問題,也剛好讓自己有一次清楚審視自己短、中期計畫的機會,如果選擇直接投入職場求職再到海外就讀博士感覺並不是很容易,加上對於高階研發領域的工作一直都有夢想,加上對於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環境、師資以及教學風格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當下就決定接受教授的建議繼續申請博士班。

台灣成功大學 vs. 德國 TUM 研究環境的差異

同樣以高分子物理的領域來分析,台灣的研究室更多的是實作部分的比重,以實際的案例來舉例 : 當時在台灣化工碩士班主要是學習如何將電紡纖維用高分子溶液做加工的方法,再用紡出來的纖維去做材料的相關研究,整體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研究題目,可預見能直接被應用在生活當中。德國著重的面向則在基礎科學,以我負責合成製造的項目來說,研究生會將取得的材料拿去進行微結構的鑑定,這個鑑定的形態與過往經驗滿不一樣的,我們耗費很多時間在進行數據的處理,我們在博士班教了一個”小角度散射” ,它是一個全新的分析方法來分析數據,比較偏物理結合數學。其實博士班的課程反而實驗的比重沒有那麼重,更強調在資料上的處理與分析結果,在德國碩士班較多的實作經驗對於博士班的研讀非常有幫助。

TUM 慕尼黑工業大學博士經驗分享
TUM 慕尼黑理工大學

實驗室的氛圍與研究編排

以客觀來說,這個完全要取決於每個人申請到的組別,但是在德國的實驗室比較少見會存在階級制度,我們有一個 Coffee Break,實驗室成員會在這時間討論自己近期遇到的困難與挑戰,無論是學長姊或是教授也很願意和其他人討論及分享自己在做的東西,如果有機會的話更是樂意彼此之間進行團隊合作。而在台灣的經驗,其實研究生花費時間在實驗室獨自完成個人的實驗項目,工作過程也需要遵循一個規則或是框架來完成。

德國的課程會安排很多基礎內容的介紹,會分析研究內容該用什麼形式呈現,工作內容上也需要讓我們學生實際去進行教學、帶領碩士、大學生一起完成團隊合作部分,對我來說是比較多工進行的方式。德國比較像是台灣碩士生的升級版,那完成一個項目的研究過程也比較自由,學生有比較多的空間去決定想要研究的方式與分析。

博士畢業後的未來職涯規劃

其實就讀博士班反而讓我對自己的職涯、人生規劃產生更多的想法,因為已經完成很多學術類型的訓練,對未來的規劃會想要往業界發展,現在開始想要累積不一樣的實務經驗,我會更偏好的領域還是著重在化學、化工的領域,所以希望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高分子的領域找到研發類相關的職務。

慕尼黑理工大學 TUM 博士生 CH
慕尼黑 Munich

延伸閱讀 : 其他國家的博士經驗有什麼不同?

未來,資料分析才是地科研究的核心 | UC Berkeley 地震學博士 PhD

從奧林匹亞競賽一路到美國留學的過程 | UC Berkeley 化學博士


+ 更多創作

University of Toronto 媒體學士
IESEG School of Management MA. in Fashion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