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法國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

逢甲 BIBA 雙聯學位 | 企管系真的學而不精嗎? 學長分享近十年歷程

Mark Huang


碩士學歷 : 

Rennes School of Business – MSc.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法國雷恩商學院  國際行銷學碩士 (現策略及數位行銷學 – MSc. in Strategic and Digital Marketing)

大學學歷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BIBA)

目前職務 :

Nike – Digital Marketing Supervisor (Nike Greater China)

過往經歷 : 

CapitaLand – Senior Executive (Digital & Innovation)

大學校系選擇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以當時的升學風氣,普遍好像都把高等教育體制當成六年在讀,基本上若要追求較知名的企業或待遇較好的工作,如果沒有碩士學位似乎都自覺矮人一截,因此從長遠角度來看,攻讀碩士儼然成為求學規劃中重要的一環。

其實除了學測申請以外,也有評估直接申請美國、英國大學,不過研究過發現兩地的學制完成學、碩學位普遍都要花費 6 年以上,學費加上海外開銷更是所費不貲。因此便開始搜尋是否有同時具備高國際化、低時間成本的選項,後來才發現真的有幾所國內大學剛開設全英文的學士學程。

回想當年的選擇沒有目前這麼多元,公立大學也尚未跟進這項政策,首先嘗試的包含逢甲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其中逢甲的 BIBA 學程更提前佈局 3+1.5 年完成學碩的可能性,1.5 年的碩士學位還是與歐美大學合作的海外學位,此舉完全符合我對大學階段的目標。

(近年由於國際招生目標,許多大學如中山大學、國立師範大學相繼開設,全台已經有超過 30 個全英文學士學程)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學程特色

BIBA 最直觀的特色自然是學習環境,超過 25 個國籍的同學齊聚同一個教室共同學習、相互交流,截至目前都還是國際化的學程之一,與全英文的專業教學相輔相成,為接下來的出國留學奠定相當扎實的基礎,無論是溝通用的語言能力,還是改善台灣學生長期以來對表達自我、思辨方面的弱項,回頭看都起到關鍵性的引導。

至於專業面向,企管、商管等一般商管科系一直比較被詬病「學而不精」的問題,我自己的觀點更偏向於樂觀解讀,對台灣大學生更重要的是在此階段為職涯定向,探索自己的個人熱忱以及未來目標,是否能直接培養職場即戰力,對於本身就包含後續 1.5 年碩士學位的 BIBA 學程反而是其次,可以留待確認方向後再累積專業能力。

BIBA 在協助學生探索商學院相關領域方面,我認為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除了普遍課綱都會擁有的金融、品牌行銷、人力資源等,也導入符合社會趨勢的模組課程,像是資料科學商管應用、創新與創業、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等。

逢甲大學 BIBA 學程 : 國外知名商學院/大學雙學位 (四年學碩)

目前 BIBA 提供的雙學士或學碩士學位總共多達 12 間,國家涵蓋英國、法國、美國、澳洲等,不過除了符合雙學位的申請條件 (GPA, 語言檢定) 以外,關於世界排名或各間學校的專業強項就需要多下苦功做功課。

其中雷恩商學院意外的快速吸引我的注意力,雖然就單就大學綜合排名可能並非最為突出,若仔細研究就能發現它的優勢,我自己的總結如下 : 

  • 產業與官方政策結合:法國高教體系分工明確,每間學校可以更確實鏈結政府、企業資源
  • 落實業師制度 : 教授結合業師聯合授課 (平時為產業人士,如 LVMH, Hermès 高管),讓學生提前熟悉業界運作制度,同時課堂中運用實際案例加深專業能力
  • 短期移地上課 : Winter Break 可以到其他歐洲姊妹校上課,賦予更多國際化視野及跨文化溝通能力

綜合以上三點,我馬上就下定決心只申請雷恩商學院,額外補充一點最實際的層面 — 金錢成本。法國對國際學生的獎學金、補助政策,加上雷恩作為大學城的生活成本,相較於其它可以申請的英美學校,總開銷幾乎是 1/3 – 1/2,提供給學弟妹們參考。

雷恩商學院 : 學習環境

說來可能有點抽象,不過走進雷恩商學院的第一時間就感覺這就是「我的學校」。雖然過往大學三年中同樣是用英文上課,班上同學也是來自世界各地,不過國際化的環境卻僅限於校園中,因此許多既有的思維框架仍然很難被改變。而真正踏上法國的土地,成為生活當中的「少數族群」時,才發現過往的許多理所當然都不復存在,這是一趟歸零的學習之旅。

雷恩 (Rennes) 作為布列塔尼省的首都,也是法國相當重要的大學城,光是城市內就有超過 15 間的高等教育機構。平時除了在校園當中的學習以外,走出教室外在生活周遭的交流、觀察也都是相當難得的養分,學會思辨或許是我在碩士期間的最大收穫之一,樂於從日常發現我們的文化與他人的差異成為一種樂趣,也成為日後軟實力的基石。

雷恩商學院 行銷碩士 : 對職涯最有幫助的課程

腦海中馬上想到的一門課就是 Strategic Management,它也是 Rennes School of Business 最具特色 Winter Session 的課程。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制度,每年冬天都會有為期兩種的「移地課程」開放自由報名,讓學生可以前往其他歐洲姊妹校,由雷恩加上姊妹校的教授共同授課。以 Strategic Management 這門課舉例,我在學的時候是可以在西班牙馬德里、拉脫維亞里加及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三個城市中選擇。

  •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 Rig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In Bratislava

其中最特別的不只是跟原先同班的同學一起上課,而是會把不同科系的學生重新分班打散,讓不同系所的學生在同一個課堂上彼此討論、合作,並在結尾針對課程所學發表成果。回頭來看,彷彿讓大家提早進入職場,不同部門、國際的專業人士為解決共同問題而努力,這種形式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相當讓我驚豔的新體驗。

法國高等教育 : 實習制度

從前面的分享應該不難看出來,我對於學習過後的實際應用層面相當看重,這點剛好也與雷恩商學院對於務實的訴求不謀而合,完成實習是校方對於畢業條件的基本要求。當時找實習除了最直觀想到的法國以外,我同時還投遞包含英國、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地的職缺,也陸續都有完成一些線上面試,不過當時還不像後疫情對於線上面試的接受度如此開放,基本上距離順利拿到職缺還是要經過實體會面。

開始實習以前,短暫回到台灣一兩週休息,準備返回法國等待面試時突然靈光乍現,回程既然都要在上海轉機,不如多停留幾天尋找看看是否有實體面試機會,當時不管是實習還是正職的職缺就索性全部都嘗試投遞,真的讓我在短時間內收到兩份面試邀請,後來也都順利拿到實習offer,沒想到臨時的想法,輾轉一待上海就是 7 年的時間,只能說人生際遇非常奇妙。

後來我選擇加入上海當地的獵頭公司負責金融產業,三個月的實習期間協助公司簽約超過 15 間新客戶,其中還包含財星 500 大的產業龍頭,也奠定職涯前期的工作成果。另外,在獵頭公司實習對職場新鮮人來說相當難得,因為可以看見包含業主、第三方仲介是如何取審視每一位候選人,也讓我接下來重新成為求職者時,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去向雇主展現自己。

完成實習取得學位且服兵役結束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涯前期要如何規劃,因為我看重職場的學習曲線,因此當時擺在眼前的出路有兩條 : 第一是回到獵頭公司,接受升職並負責不同的產業客戶 ;第二是因為實習時的成果,期間也有不少公司接觸,直接轉換產業也是一種選項。

最後我選擇後者,因為正好遇到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亞洲最大的房地產集團 — 凱德集團 (CapitaLand) 在中國招募 Management Trainee,這個職務不僅是轉換產業,還能夠在集團內部輪調各式部門職務,對當時的我可以說是天作之合。不過說到面試又是另一個故事,最後一共用 6 個月的時間,從 HR 一路到 VP 歷經八輪面試終於取得 offer。

CapitaLand China : Digital & Innovation

作為主戰場還在報章雜誌、電視廣告、鬧區大型看板的國內房地產行業,凱德集團算是最早開始投入 Digital Marketing 的業者,能夠在這個時機點加入 O2O 團隊,算是完整參與 0 到 1 的建立過程,讓我不管是在產業知識或行銷專業上都有如塊海綿快速吸收。

當時我們團隊負責的任務,主要是將線上所獲得的流量,與過去傳統房地產產業的 CRM 系統相結合,達到所謂精準營銷的目標。

Nike : Digital Marketing

過去在上海的工作經驗,不管是實習還是正職都是面向比較高大上的客戶,雖然在法國留學的我確實對產業中的「精品」相當嚮往,不過金融或房地產畢竟對一般民眾較不接地氣,因此當 Nike 的機會找上我時,完全讓我無法拒絕。

來到 Nike 之後,我同樣是帶領團隊讓品牌在中國市場實現並優化精準營銷的目標,不過出於保護公司資訊就不提太多工作相關的內容。主要是想分享我所看見的企業氛圍與公司文化,相信 「Just do it」的口號已經深植大家的心中,不過這不僅僅是對於消費者的喊話或是虛無的品牌意象,而是同樣落實在執行團隊日常中的精神,無形中造就企業推動員工去大展自我才能的工作環境。

當每個人都在追求自我卓越的過程中,也同時在幫助其他團隊成員進步,例如 : 我想把行銷活動的成效向上突破時,可以向技術團隊請教科技相關的革新以利文案宣傳、向業務團隊請教從市場當中收到的第一線反饋,他們也各自從我們的反饋當中獲得新知。如此一來,企業內人與人的互動變得更兼容, 而不單只是追求個人績效數字上的變化,Nike 的多元性是讓我最不後悔加入的原因。


延伸閱讀 : 更多「雙聯學位」校友們的經驗分享

明晰海外留學大方向, 逐步落實精品與品牌之路 | 東海&雷恩雙聯學位
早稻田大學 | 台日雙聯學位跨領域人才,助攻進入日五大管顧公司


Bill 編-WillStudy 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