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人物訪談專欄碩士專訪韓國

韓國延世大學 GSIS | 留學前後,對文化的喜愛、習慣到理解認同

Yonsei University -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SIS

陳玠文


研究所學歷:

연세대학교 ( Yonsei University ) –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SIS
韓國延世大學 國際通商管理學碩士

大學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東亞學系政治與經濟組

韓國中央大學 (중앙대학교 / CAU) – Exchange Program  

韓國外國語大學 (한국외국어대학교 / HUFS) – Exchange Program

留學前的經歷

教育背景、科系選擇動機、語言學習

我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政治與經濟組,大三時申請赴韓國外國語大學及中央大學個別交換一個學期,本科課程外,共上了一年的語學堂課程,韓語能力也在那年得到很大提升。大學期間曾在系辦公室、韓國光觀公社等地有工作經驗。

本身就對社會科學領域感興趣,特別被中、日、韓、越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的相似文化深深吸引,大學選填志願時發現台師大剛好有這麼一個科系,符合需求。系上分兩個組別,漢學文化組與政治經濟組,除了共同必修科目外,漢學文化組偏向跨國儒學研究,政治經濟組則側重國際關係、亞太政經研究,後者更吸引我,日後出路也比明確,因此選了政經組。

拜系上資源之賜,熟識了系上不少韓國籍、日本籍的教授。入學之初我對韓國一無所知,甚至受氛圍影響有點仇韓情結,但很多誤會皆出於對彼此的不了解。日語跟韓語在東亞系是選修,皆由系上教授開課,大部分的同學都會擇一選修,出於好奇心(主要是因為在台灣熟稔日語的人太多,感覺不特別)我選了韓文課,沒想到韓語詞彙中的漢字成分,以及同為儒家文化圈的深層文化連結,使我對這個語言不再單單只是好奇,而是想更深入了解韓民族的源流與發展,激發日後前往韓國交換以及攻讀碩士的動機。

規劃留學的動機與契機

由於系上鼓勵跨國交流,東亞系的學生到了大三通常會選擇到中國、韓國、日本交換學習,也有少數會到歐美。當初認為學習語言,環境是關鍵,若往後要前往韓國攻讀碩士,韓語能力勢必要再大幅提升,光是系上開設的選修課程是遠遠不足的。為了讀懂韓國文獻以利往後深入做研究,我申請了兩個學期共一學年的韓國交換,一方面也是想體驗他國大學生的生活,那是一段與在台灣唸書截然不同的體驗呢!

韓國 延世大學 國際通商管理學
透過交換學生 / 碩士就學期間前後在韓國也居住超過兩年的時間,早已對於各項文化感到著迷。

選擇留學標的考量

留學國家、專業、校系選擇

由於本身從事亞太研究,又被韓民族的文化深刻吸引,當初選擇留學地點時,我就沒有過其他考量,只是選學校的差別而已。在 2012 年,到韓國唸書還不是主流選項,我的選擇也曾被家人朋友質疑,但隨著韓國文化在世界上發光發熱,韓商、韓企、韓流知名度大增,現今在台灣精通韓語(前提要精通)的人才平均有好幾個工作機會,科技業、遊戲業、彩妝業、翻譯、媒體娛樂產業任君挑選,也比精通日語的人才更容易談到好薪水,證實了當初的選擇沒錯。

當初選擇碩士班,我同時報考了成均館大學 (성균관대학교 /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的政治外交所,以及延世大學 (연세대학교 / Yonsei University) 的國際學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SIS),兩者都有錄取,但最終選擇了後者。原因是因為成均館大學的政治外交所是純韓國人修習的課程,類似於台灣的政大外交所,學生畢業後通常進入韓國政壇從事政治工作,或者成為外交官,對一個外國人身份的我日後職涯發展幫助有限 ; 相反的, GSIS 是近十年來韓國政府為了吸引國際優秀人才,於國內頂尖大學內設立的商學研究生課程,課堂全英授課,學生來自世界各國(所上有學生國籍比例限制),能夠接觸到的人脈跟資源當相對廣泛,加上延世大學在韓國的高知名度,如同品牌保證(韓國人很吃這套),日後就業市場廣闊,因而選擇延世大學 GSIS。

延世大學 GSIS Program 經驗分享

學校環境、課程設計、求職資源

延世大學、高麗大學與首爾大學並稱為「SKY」,是韓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類似於台灣台、清、交的概念。加上韓國人崇尚高大的面子文化,「SKY」一直以來在韓國社會都是權威的象徵,校友多是社會上的中流砥柱,更有許多大企業有非「SKY」畢業生不用的內規,造成權威鞏固的螺旋。也因為眾多傑出校友以及政府的資助,延世大學擁有豐厚的教學資源,乾淨整潔又帶古韻的校舍,高薪聘請的海內外教授,延世大學醫院更座落在新村校區內。學校大門走入行政大樓間的寬敞大道是我校的象徵,大道兩側種滿銀杏,每到秋天銀杏花開,像置身一遍黃葉樹林,很是漂亮!

韓國學校跟台灣學校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學生宿舍跟食堂了,在韓國高等教育是菁英教育,有別於台灣的全民式教育,各種校內設施都會優化許多。韓國學校準備給留學生的宿舍大多是兩人一寢,衛浴乾濕分離,獨立式地暖,大大的書桌與單人床相並排,出入都是感應式房卡,很像在住商旅 ; 食堂則是票卷取餐,可以用低廉的價格(幾十塊至百餘元台幣)吃到各式韓餐或洋食,是我在台師大不曾有過的體驗。

延世大學的 GSIS 將課程分成三大主修(Major),分別是韓國學 KSP 、國際關係 PIC 、國際貿易金融與管理 ITFM ,每個主修下再細分成 3 到 4 個領域(Concentration), 通常念完兩年的學分數足夠拿到2個領域的學位。以我為例,我的主修是國際貿易金融與管理 ITFM 的 Global Economy and Strategy in Global Finance and Economy領域,副主修是國際關係 PIC 的 East Asian Studies 領域,因此我的畢業證書上就會標示兩個主修當中兩個領域的 Title 。當然也是有人只拿到一個主修、一個領域。課程規劃部分,由於我是本科出身,因此很多科目例如國際關係、政治學、經濟學都可以申請免修,有更多時間可以去聽其他有趣的課程。因為立場不同,角度觀點不同,外在環境不同,參與討論的組成不同,在韓國唸國際關係可以感受到跟在台灣係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價值觀也會受到衝擊,樂趣很多。至於商管類的課程,難免都會有樣樣通、樣樣鬆的詬病,就看個人怎麼想了,視自己的需求選課,提早規劃實習,都會有不錯的發展。

所上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國,通常畢業後的出路會有兩大方向,一是待在韓國就業,如上述,延世的畢業證書加上外語能力(GSIS的學生通常精通二至三種以上的語言:英語,韓語,母國語),在韓國就業不是難事,更有同學在在校期間就參與大企業實習,畢業後成為三星、 LG 、樂天等大財團的一員;二是選擇回國就業,台灣的韓企或各大金融業都有 GSIS 學生的足跡,還有不少同學加入國際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的行列,為人權或環境議題效力。

延世大學 (연세대학교 Yonsei University) 的國際學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SIS)
坐落於首爾的延世大學擁有四個校區、超過萬名的學生,雖然可以體驗有別於市區自成一格的學習環境,距離各大本地企業、國際企業所聚集的首爾市中心也僅需要 30-90分鐘車程。

韓國留學的生活文化層面

國際生的適應、生活開銷

如果你要說 :「韓國人是個排外的民族」,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物以類聚是人類的本性,對於與己身差異性過大的人事物,本能性的會產生抵抗心態,是很自然的事。「Do as Koreans do in Korea」是我想給想在韓國讀書的人的忠告,當你的韓語越熟練,飲食習慣、穿著風格越趨近於他們,很自然的他們就會把你當自己人,甚至誇讚你一個外國人能夠這麼適應韓國,而給予你很多外國人才有的「特惠」,一方面可以享受當外國人的福利,另一方面又可以相當融入當地社群,是在韓國唸書最大的樂趣。

韓國也是一個注重群體生活的民族,所以語言是融入這個群體的第一步。很多不講韓語的外國人也都能在韓國生活(例如被外派的公司高層),食衣住行不會有太大問題,房子簽約或申辦證件也可以找朋友一起去,但他們的生活圈可能圍繞的都是英語人士,要體會深度的韓國生活還是要試著開口講韓語啊!與他人相較,我是個適應良好的外國人,韓國朋友也都笑稱我是「韓國體質」,除了補身湯(狗肉湯)與水煮蟬蛹之外,我沒有吃不慣的韓國食物。如果硬要說,那應該就是物價了吧!韓國的食物價格真的不便宜,與朋友外出聚餐外加喝點小酒一千塊台幣以上跑不掉,韓國人又習慣吃完飯要二攤三攤的續攤,長期下來生活費支出要比台北高上兩倍。

延世大學 (연세대학교 Yonsei University) 的國際學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GSIS) (2)
首爾這座神奇的城市時常讓旅遊、留學過的人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只是透過韓劇認識這個國家或城市的人也心生嚮往。

留學後,未來職涯規劃

外派到韓國、韓國工作簽

由於台灣尚未服完兵役之故,無法在畢業後直接停留在韓國工作,錯過了學生簽轉工作簽的機會,雖然難免有些遺憾。不過立刻就擬定替代方案,計劃以外派的方式再度回到韓國生活。退伍後,我在外交特考與移民特考之間作抉擇,權衡後,參與2020年度的特種考試移民行政人員。很幸運的也錄取了,而將來計劃在移民署署內爭取外派資格,以在駐韓國台北代表部工作為目標前進。

Bill 編-WillStudy 創辦人暨執行長
+ 更多創作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