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vin Zhou
大學學歷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BIBA)
碩士學歷 :
Temple University (Fox School of Business) – MSc in Financial Analysis
美國天普大學 (福斯商學院) – 財務分析碩士
留學前的學經歷
校系選擇 : 逢甲大學 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對於我們這一代成長於網路世界的學生,我很早就意識到英文不僅僅是學校裡的一個學科,更是連結世界的橋樑。如果能將這項工具內化成自己的絕對優勢,我就能跳脫地域的限制,期許自己躍上更廣闊的全球舞台。懷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在高中畢業選擇大學時,便把重點目標鎖定在開設全英文授課的商學院及國際學院。
當時的選擇其實非常多元,目前國內有開設全英文學士的系所已經超過十間。其中,在眾多選項中逢甲大學 BIBA 的學制設計相當新穎,特別是其彈性的「3+1 海內外雙學士」或「3+N 海內外學碩士」雙聯制度,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
3+N 的學碩雙聯學程,這意味著我能先適用全英文的授課方式在逢甲大學打下商學院基礎後,銜接到世界各地的姊妹校完成學位,這個機會讓我無比嚮往。在深入比較不同學校的國際學程、課程設計、國際處提供的資源協助,甚至是學校周邊的生活機能後,逢甲 BIBA 在各方面的綜合評估中脫穎而出,成為我的首選。最終,我透過繁星推薦,順利地開啟了大學旅程。
逢甲大學 BIBA : 探索與奠基,如何打破國際企業管理「樣樣通、樣樣鬆」的迷思
坦白說,入學前我對 BIBA 沒有太多預設的想像,只有大概瀏覽課程大綱和未來可銜接的合作學校清單。然而,實際進入這個環境後,我才發現它帶給我最大的資產是「英語口說練習」的機會。台灣的教育體系讓我們在英文的讀寫方面非常紮實,卻普遍缺乏口說的自信與流暢度。而逢甲大學打造讓台灣學生與國際學生共同學習的環境,彷彿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生。
語言學習方面,整個學程的規劃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大一時,課程特別注重在基礎的發音 (Pronunciation) 和生活化的口語對話練習,核心目標是打破心理障礙,讓我們「敢」開口說英文;到了大二,課程的重心轉移到更專業的簡報技巧 (Presentation Skills),訓練我們如何將口說能力,有條理、具說服力地應用在學術與商業報告上;升上大三後,挑戰再度升級,我們開始學習嚴謹的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為將來銜接國外研究所更高階、更深度的課程打下穩固的基礎。
商學院專業方面,許多人常詬病企管系「博而不精」,認為學生什麼都學,最後卻「樣樣通、樣樣鬆」。我過去也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但我認為,這正是 BIBA 學制的價值所在,尤其對於還在探索職涯方向的學生而言。它提供了一個極其寶貴的平台,讓我們在大學前兩年,能廣泛接觸到行銷、人資、財務、生產、資訊等所謂的「五管」基礎知識。
正是在這樣廣泛的探索中,我逐漸辨識出自己的熱情所在。我發現自己對財務管理的興趣,遠遠超過其他領域。於是,我開始有意識地將學習重心轉向財務領域,在選修課上,我會優先選擇像是「國際企業投資分析」這類更進階的課程。同時,我也積極地在課堂外尋找實務機會,不僅擔任了系上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實習課的助教,甚至有幸協助教授執行國科會和教育部的研究計畫。這些親身參與的經驗,不僅加深了我對財務理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確信,這就是我未來真正想走的路。
逢甲大學 BIBA : 為何選擇美國、天普大學 (Temple University)
我的留學目標並非一開始就很明確,而是一個不斷演化、自我辯證的過程。大一的我是個標準的 “People Person”,熱愛與人互動,當時深受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啟發,一心想著要去氣候宜人、文化相近的澳洲 (南澳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 攻讀人資碩士;升上大二,我的眼界開闊了些,突然嚮往起歐洲的歷史與文化,想著如果到英國 (阿斯頓大學、艾塞克斯大學) 讀國際企業管理,就能趁著假期暢遊歐洲大陸。
直到大三,當我透過課程和助教經驗,一頭栽進財務的世界後,我的目標才真正清晰起來。我下定決心要前往美國,專攻財務分析。這個決定,一部分源於《華爾街之狼》、《大賣空》等電影在我心中點燃的「美國夢」,那種在世界金融中心闖蕩的想望;另一部分,則來自於一次意義深遠的對談。當時,我負責接待幾位來訪的日本大學教授,並向他們請教未來的發展。由於天普大學也有在東京、京都 (2025 新增) 設有校區,我一度在費城和東京之間猶豫不決。日本教授們給了我一個關鍵建議:「先去美國的頂尖、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挑戰自己,有了那樣的經歷,未來無論想去哪裡,包括回日本發展,都會是更強大的資本。」
這番話給了我挑戰美國的勇氣,而在幾間美國的合作大學中,我最終選擇天普大學,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性決定。首先,Fox School of Business (福斯商學院) 在全美排名和業界聲譽都非常出色,這對未來的職涯發展無疑是一大加分。其次,在研究師資的過程中,我深受一位教授的經歷所鼓舞——他的學術背景並非一路專攻財務,卻在該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讓我看見了跨領域發展的可能性,也給了非本科出身的我極大的信心。最後,我也考量到 Temple 在業界,尤其是在美國東岸金融重鎮費城,擁有非常強大且活躍的校友網絡,這對尋找實習與工作機會將是無可取代的寶貴資源。
美國費城留學經驗分享
Temple University : 美夢成真的美國校園生活
踏上飛機前,我對美國大學生活的想像,大多來自於好萊塢電影裡的片段——學生們躺在青翠的草坪上,陽光和煦,校園裡充滿了派對、社團活動與各種有趣的課外活動,一切都顯得那麼光鮮亮麗。
然而,當我真正抵達費城後,才深刻體會到現實與幻想的巨大差距。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我來讀的是碩士,不是 18 歲剛展開的大學生活。尤其我們的財務分析課程開學得早,八月盛夏,當我抵達時,大部分學生都還沒返校,整個校園顯得有些冷清。更衝擊的是迎面撲來的學業壓力,美國的學術嚴謹度和工作量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台灣的大學生普遍還是稍微「混」一點,或者說學習的自主性比較高。但在這裡,學習是一個被精心設計好、環環相扣的流程。每一堂課都包含了課前、課中到課後完整的學習環節:在上課前,我們必須完成指定的預習功課 (Pre-work) 才能解鎖進入教室的資格;課堂中會有大量的個案討論、實作練習 (In-class work);課後也絲毫不能鬆懈,緊接著就是必須繳交的作業 (Homework)。除此之外,還有接踵而來的小考 (Quiz) 和動輒佔分比重極高的期中、期末專案 (Project)。
當九月正式開學時,所有學生都回到校園後,電影裡的場景確實在我眼前 100% 還原,校園裡到處都是學生,有人在草皮上野餐,有人躺在躺椅上曬太陽,而一年一度的社團博覽會 (Templefest) 更是盛大,數百個社團沿著兩條大街擺開陣仗,熱情地招募新血。校園的活力與學業的壓力,形成了一種強烈卻迷人的對比。我對這裡的生活非常滿意,但我也想提醒所有懷抱留學夢的人,在國外讀碩士,無論是學習的強度、獲取的知識深度,還是自我管理的要求,都遠比你想像的更具挑戰性。
Financial Analysis 財務分析碩士 : 天普大學的課程安排及學習環境
我們財務分析碩士班的規模不大,一屆大約在 40-60 人之間。雖然全部都是必修課,但會根據學生的身份(全職或在職)分成下午和晚上的班次。這個小小的班級,卻是一個真正的國際人才庫。
從國籍來看,美國本地學生大約只佔 15-20%,亞洲面孔出乎意料地少,我遇到的台灣、中國、韓國、印度同學加起來不到十個人,反而有非常多來自歐洲和非洲的同學。從年齡和背景來看,更是五花八門。有些是像我一樣,大學剛畢業就銜接碩士的年輕學生;但更多的是已經在職場打滾多年的專業人士。我的同學中,有一位來自孟加拉的同學,已經在會計領域工作整整 12 年,為了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再上一層樓,毅然決然地來到美國進修;還有幾位同學,更是來自各間鼎鼎大名的金融巨頭如 : 摩根大通 (JP Morgan)、Vanguard 等,他們已經擁有五、六年的工作經驗,為了未來的晉升或轉型,選擇暫時離開職場、重返校園。
和這些「神人」級的同學一起上課、做報告,完全是一種既有壓力又收穫巨大的體驗。課堂討論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這個行業的野心。例如「行為財務學 (Behavioral Finance)」的課上,教授給予課堂上每位學生每人一百萬美金的虛擬貨幣,讓我們在模擬真實市場的環境中進行為期一整學期的股票交易。班上有些本來就在做日內交易 (Day Trade) 的同學,表現得如魚得水,獲利驚人;而像我這樣比較沒有實戰經驗的,可能就會因為一個關稅政策的風吹草動而產生虧損。
起初,面對這些背景強大的同學,我確實會感到有些吃力,尤其在做純財務分析的專案時,我的知識儲備顯然不如他們深厚。然而,我很快發現了自己獨特的優勢——這得益於逢甲 BIBA 廣泛的商學訓練。當我們處理像「企業併購 (Merger and Acquisition)」這樣複雜的專案時,需要的就不只是財務模型。我們還得分析目標公司的行銷策略、評估合併後的品牌價值,甚至要規劃兩間公司上千名員工的整併與安置問題——而這,正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範疇。在這些方面,我的企業管理背景就派上了用場,我能夠從更宏觀的商業視角提出見解,反而那些專精於財務的同學,在這些議題上會比較吃力。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過去看似「博而不精」的學習,在此刻竟成了我最大的資產,讓我在這個頂尖的環境中,找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由於豐富的校友、業師資源,碩士第一年就時常能參訪東岸各大型金融機構,為學生創造與企業間的互動機會,右圖為參訪紐約 BBB)
美國留學花費分享 : 個人財務規劃經驗
談到留學,費用絕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以我的經驗,在費城兩年的碩士生活,總花費粗估大約落在新台幣 180 萬到 200 萬之間。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透過積極申請各種獎學金和校內資源,是有機會將總開銷壓低到 120 萬,甚至更低。
我個人就成功申請到了三到四種不同的獎學金,大大減輕了我的財務壓力:
- DBMD 雙聯學制獎學金: 這是我們學程專屬的獎學金,只要每學期有註冊,學程辦公室就會固定發放,我印象中每學期大約是 1500 美金。
- Fox 商學院獎學金: 這是根據你申請入學時的 GPA 和整體表現來評估,屬於績優獎學金 (Merit-based)。每年的金額和名額都不固定,所以建議大家在申請時,可以多向負責的老師詢問。
- 教育部學海飛揚獎學金: 這是台灣教育部提供給出國交換或留學生的獎學金,非常推薦大家在出國前就提前準備申請。
- 天普大學 DBMD 大使津貼: 我很榮幸能擔任學程的大使,協助推廣和輔導學弟妹。這份工作雖然沒有工讀費,但會以獎學金的形式發放津貼,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收入。
除此之外,在美國,國際學生也可以在校內尋找工讀機會。雖然我當時有去面試,可惜最後沒有成功,但這依然是一個值得大家嘗試的途徑。多管齊下,你會發現留學的費用,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
(當然,費城坐擁全美最大的運動娛樂資源,該享受的娛樂也沒有錯過,無論是 NBA 或 MLB 有遇到便宜票價時都能成為課後的休閒。遇到較長的假期,也會與三五好友一同搭夜車前往紐約,短暫體驗觀光客的生活)
Temple University 課外個人提升與競賽
為了實現於美國就業的目標,我正在多個維度上同步努力。在專業證照方面,我正全力準備,目標是在今年 11 月考取 CFA (特許金融分析師) Level 1,並在 2026 年畢業前,拿下 Level 2 的執照。在美國金融業,CFA 的含金量極高,甚至有人說,一張 CFA 執照的價值,幾乎等同於一個碩士學位。擁有 Level 2 的資格,在求職市場上無疑會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在語言能力上,為了最大化我未來長期職涯回到亞洲市場的發展可能,我正在準備日檢 N1,下一個目標則是挑戰韓檢最高級。我希望透過語言,能更深入地服務不同市場的客戶,也能為自己爭取更多跨國工作的機會。
在增加實務經驗方面,我則逼自己跳出舒適圈,積極參與各種校內外的專案與競賽。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被朋友拉去參加的「費城程式設計節 (Philly Codefest)」。對於一個剛學會如何用 Python 做財務模型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從零開始,腦力激盪,最終真的做出了一個專案。雖然那次沒有在費城的比賽中得名,但我的隊友們後來用同一個專案,在校內的競賽中拿下了第四名。這個經驗告訴我,不要害怕嘗試,這些專案經歷不僅能讓你的履歷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在面試時,它們會成為你展現實戰經驗與學習能力的最佳故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我們 Financial Analysis 碩士學程是擁有 STEM 認證的。這意味著畢業後,國際學生可以享有長達三年的留美工作許可 (OPT),這對於想在美國累積工作經驗的同學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優勢。回首這段旅程,從逢甲到天普,每一步的選擇都源於對自我的不斷探索。如果你也正對未來感到迷惘,不妨停下腳步,多問問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渴望什麼。答案,往往就藏在下一次的嘗試與挑戰之中。
(積極的爭取校內可獲得的資源,除了企業參訪、程式競賽等,我也自發性地在系上組織假日及課後的足球活動。運動健體之餘,可以與資深的同學們請益職場上的相關經驗,也能彼此交流最新的求職、實習資訊。)
Temple University : 畢業後美國職涯規劃
我的最終職涯目標,是成為一名管理顧問 (Consultant)。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顧問,必須具備洞察企業營運的全面能力,而財務,正是理解一間公司命脈最核心、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財務分析是我為顧問之路所鋪設的必要基石。
我近期的目標是進入全球頂尖的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 — BlackRock (貝萊德) 是我最嚮往的企業。我很幸運能受益於天普大學的校友網絡,Fox 商學院有很多學長姐就在美國的 BlackRock 工作,學期間的演講曾回來與我們分享經驗,甚至直接有機會參訪他們位於德拉瓦州的總部,與公司的高管們對談。在那次參訪中,我對 BlackRock 的企業理念、工作文化以及他們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更吸引我的是,它在全球各地都有分行,無論是在美國、日本東京、韓國首爾,還是在台北信義區,這完全符合我希望未來能在世界不同地方工作的期待。
本訪談由 WillStudy 團隊 與 天普大學台灣辦事處 共同編輯 / 發行
延伸閱讀 : 更多天普大學不同學院的留學經驗
美國天普大學 電機碩士 | 瀕臨退學、負債百萬到全額獎學金的翻身
中山、天普大學 美國學碩雙聯學制 (DBMD) | 外文系追夢的跨界旅程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