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介紹一下筆者自己的背景,我大學是讀設計相關科系,目前正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就讀服務設計碩士。回想起當時,從準備申請到現在入學,耗費不少時間摸索資料、製作作品集。錄取夢想的學校後,也想回饋給廣大的學生社群,結合自身經驗整理出一篇貼近實務的申請流程分享,獻給正在考慮英國設計研究所的你!
英國設計研究所 School of Design (MA) 申請指南
為什麼選擇英國 & RCA
選擇到海外就讀設計研究所,一部分是想看更大的世界,也希望在不同的文化與教育環境裡,重新思考設計能扮演的角色。在台灣念設計的經驗讓我意識到:產業與教育之間仍有距離,而我想去理解,設計在更成熟的體系裡是如何被看見與實踐。而最終選擇英國作為目的地有以下幾個原因:
- 科系與發展
我選擇就讀的科系是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這個領域的發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英國和美國,而英國是其發源地,整體學術與產業發展都更成熟。
目前有開設此專業,同時相對具備排名與知名度的學校包含 :
- RCA 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強調系統思維、社會創新與跨領域合作
- UAL 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以實驗性與研究導向聞名,課程自由度高
- GSA 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注重藝術性與創意思考
- Goldsmiths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以文化研究、批判思維與社會議題取向為特色
建議決定前,可以上各校官網查看課程內容與畢業生作品,了解學校的專業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爭取機會多詢問學長姐,或參加學校的線上說明會與開放日活動,能更深入感受學校氛圍。(當然,有想了解 RCA 或服務設計的也可以聯繫我)
目前自己實際在 RCA 感受到的課程設計與學術氛圍,與當初想像中的理想環境相符。理論與實作兼具,從系統結構與不同設計方法去探討問題的設計解方;團隊合作機會非常多,且對外合作頻繁,包含跨科系與產業端專案;自由度高,可以探索自己的議題與方法,但 tutor 也會在過程中不斷詢問『為什麼』,引導你釐清方向與想法。



- 學制與費用
英國多數設計碩士是一年制,相較之下美國多為兩年制課程,以整體花費來看,英國一年制的總成本仍比美國兩年制相對可負擔 (RCA – MA in Service Design 每學年約 £37,000 英鎊)。此外,英國的設計學院多位於城市中心,相對會有更多的機會能接觸不同文化與產業。
倫敦的生活開銷相對高於其他城市,平均每月生活費(含房租)約在 £1,200–1,600 之間。住宿類型、地區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預算,如果希望控制花費,也可以考慮蘇格蘭或中部地區的學校,生活成本會低一些。
除了少數公立學校學費較低外,英國多數藝術與設計學校的學費普遍偏高。學校本身提供的獎學金名額不多,如果有經濟需求,可以另外申請教育部留學獎學金、教育部海外培訓計畫或 Chevening Scholarship 等國際獎學金,另外也可以留意各校是否有針對國際學生的部分減免計畫。


英國設計研究所 : 申請流程與準備時程
英國多數學校於 10 月開放申請,12 月左右為第一輪截止,3 月視錄取情況可能開放第二輪。因此建議提早將申請資料準備周全,盡量在第一輪前送出,為自己爭取更高的錄取機會。上傳文件時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部分是書面資料,第二部分才是作品集(可能會有各自的繳交時間,申請時可再注意一下!)
- 建議時間規劃:
筆者自己大約花費三到四個月完成作品集,並根據不同學校微調內容。而英文檢定因為我較晚決定申請,且幾乎所有的英國院校皆可在拿到 offer 後再補交,所以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讀書步調安排準備。但不要太晚開始準備語言檢定,如果最後成績沒過就太可惜了。
補充分享,每年秋季或春季都會有留學展,可以留意心儀的學校是否有參加,通常都會有學校代表參加,筆者就嘗試過拿作品集請他們指教,能收穫到不少有用的建議,甚至有機會當場直接取得 offer 喔!

- 必備文件:CV、Personal Statement、推薦信、作品集
以上為每間設計研究所基本上都會要求的申請文件,不同學校的要求可能略有落差,不過相較於其他專業的文件已經精簡許多,重點還是在作品集的準備上。申請前務必仔細閱讀官網資訊,包括字數、頁數與份數等細節。
School of Design 作品集準備重點
- 作品挑選與主題設定
作品集不是作品展示,而是要讓教授看見「你是誰」。比起數量,重點是能展現你的思考方式、興趣方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重點在自我表達,但仍建議至少放入一件與申請科系高度相關的完整作品!
- 架構排版
建議每件作品包含:
Introduction → Research / Insights → Ideation / Testing → Outcome → Reflection
可以的話盡量以圖片呈現,盡可能的表達想法的變化往專業所需的能力去展示,過程比成果重要,草圖、試驗、測試與修改都會是加分項!作品數量約 3–5 件,每件約6–10 頁,也要注意學校是否有頁數要求。

- 常見錯誤
- 只放最終成品,缺乏過程
- 英文太口語或太長
- 未針對申請科系調整作品重點
(有需要的學弟妹可以私訊我,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簡單分享自己的作品集或幫忙檢視修改方向)
設計研究所面試與後續步驟
- 線上面試形式與常見問題
多為線上面試(約 20–30 分鐘),教授會問:
- 為什麼選這間學校與科系?
- 請介紹一個作品與你的設計過程
- 你想在課程中獲得什麼?
如果英文不流利,一定要提前練習,多和朋友模擬,避免正式面試時緊張或聽不懂問題(不同學校的面試方向不太一樣, 至少筆者自己申請過的 UAL 、 GSA 、 Goldsmiths 這三所都會安排面試,如果想了解細節一樣也可以私訊我)
- 拿到 Offer 後
確認語言成績繳交、學費繳納與簽證申請。(可參考其他大使撰寫的簽證與後續事宜整理文)
申請 Tips 與經驗分享
- 申請過程不要急於完成,而是邊做邊思考自己想走的方向。
- Personal Statement 約 500-1000 字,要明確說明為什麼你適合該科系,想學什麼、想做到什麼。
- CV 重點是清楚、針對性,可以用 STAR 模型(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撰寫經驗會更有說服力,有無排版都沒關係但請不要放照片。
- 提早準備、提早送件,確認繳交期限並保留修改時間!
整個申請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認識自己」的旅程。從作品集中找到自己真正關心的議題,也更清楚未來想前進的目標。希望這份整理能幫到正在準備的人,讓你少一點焦慮,多一點方向,有需要任何幫助都歡迎和我聯繫!



方姿尹
- 2025 秋冬海外校園大使
- Royal College of Art – MA Service Design
- Instagram : @0418yin / @sdesign_yin
WillStudy 每年分別於春季、秋季招募兩梯次的海外校園大使,邀請全台灣各大專院校預計前往海外留學的學子們加入團隊一起創作,將你們接下來精彩、獨特的生活分享給更多的夥伴。
如果你同樣有熱情想分享留學時發現的新知與資訊,同時賺取國外的生活費、旅費,歡迎持續關注我們並把握機會加入大使的行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