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 Liu
碩士學歷 :
Domus Academy (Milano), Master’s in Fashion Management
多莫斯設計學院 – 時尚管理碩士
大學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Aalto University, Exchange Student
芬蘭阿爾托大學 交換學生
目前職務 :
Contactlab – Junior Digital Analyst
過往經歷 :
BEAUTY Fashion Magazine – Digital Projects Managing Editor
留學前的學經歷
大學科系選擇 : 政大國際貿易學系
我當初高中是唸文組,若是單論興趣,因為喜歡寫作也一直很想繼續唸語言相關學系 (例如 : 中文系),但是經過考慮語言學系在未來職涯規劃上的出路可能會有所限縮,所以權衡之下選擇可能性比較寬廣的商學院。商學院有很多不同科系,例如金融、會計、統計、企管系等,我從小時候就有到國外生活、求學和工作的夢想,為此我直覺選了一個較有機會接觸國際以及全球市場的國際貿易學系。
至於為什麼選擇政治大學 (政大),因為在排名前列學校當中,政大在我期望的資源方面相對較為豐富,例如可以申請交換學生的學校數量或是來到台灣就讀的國際學生數量。另外,選擇文組編制更為齊全的政大,預期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決定,如果未來我還是對於文學、語言有強烈興趣,藉由雙主修或輔修的方式到文學院或是相關科系研讀都是開放的選項。
愛好對上職涯 : 父親開導,讓我想通科系選擇
我選擇科系時,曾經因為喜歡語言而考慮相關學系,當時爸爸跟我說,語言是一項工具,商學院教導的知識可以和語言能力相乘在一起,這個世界是商業世界,不管哪一種工作都是一項商業行為,如果讀商學院的話就能夠打好基礎。雖然就讀商學院無法與獲得好的工作劃上等號,可是就業的選擇會比較多元,即使畢業後想繼續接觸跟寫作、語言相關的工作,擁有商學院背景還是有機會找到相關職缺,當初我覺得爸爸說的很有道理,有被他說服。
在你們 17、18 歲的時候,通常會很直觀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像我因為喜歡寫作、國文成績很好,自然而然的聯想到就讀中文系。這個階段容易因為自己很擅長做某項事,就認為對那個領域很有興趣,可以花四年在裡面深究。但是我現在回想起來,反而更慶幸自己沒有讀中文系的決定,因為打開中文系的課程地圖,涵蓋的語言學、文學經典等科目跟我的想像其實並不一樣。
我會建議現在要選擇科系的高中生們,如果你心裡有一個很直觀的選擇,認為是自己的熱情所在,建議可以先認真、完整地認識過該學系,包含四年的必修及選修課程,研究每一個課程的內容綱要,確認課程編排大部分能夠符合自己的期待,還是只是簡單行事去滿足心中夢想的衝動。如果因為衝動付出四年後發現不如自己預期,屆時失落感反而會更大,最後連喜歡事物的熱情都會被消磨掉,何其可惜。
政大國貿系 : 多方嘗試不設限
以我自己的經驗以及觀察,大學商學院就像是建築一門商學專業的大樓,大一、大二兩年主要在打造基礎 (地基),所以大家基本上學的都是差不多的課程;以國貿系來說在大三、大四的課程安排會開始分科 (決定大樓的用途與外觀),例如國際貿易法、國際行銷或是國際財務等,此時會是一個可以審視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類別的第二次機會。如果真的尚未確認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可以開放心態的去聽聽看、試試看,慢慢找出自己可能比較有興趣的主題,再從該領域延伸到找實習或是未來職涯。
因為商學院如企管系跟國貿系更偏重於學生的多元探索或發展機會,它並不像是會計或是財務科系的目標專門,很明確以單一產業或職能的職涯發展或是證照取向 (CFA) 作為目標,所以如果選擇比較 General 的科系,當務之急我認為會是先打好基礎訓練。正如同外界對科系的印象,企管跟國貿領域所學習的的知識很龐雜,不正是一個多方接觸的機會。面臨迷惘會是大部分人必經的過程,但是可以把迷茫當作是一種探索,大三、大四還有兩年可以摸索,不用認為自己一開始就要找到確立的方向,因為即使大學確立的志向,真正進入職場生活之後,嘗試不同的產業或職務之後都可能還會再改變,我認為一切都非常正常,保持 open-minded 、多嘗試即可。
芬蘭交換學生 : 改變人生視野的一個決定
為了實現到國外求學的目標,我也跟許多校內的同學、朋友一樣爭取交換學生的名額,畢竟這算是學生階段能夠用最低成本 (免學費) 體驗其他高等教育環境的機會。比較特別的是我當時沒有選擇去競爭 HEC Paris (巴黎高等商業學院)、RSM (鹿特丹管理學院) 、WHU (奧托貝森商學院) 等世界知名大學,而是想要到長期坐擁世界第一教育品質的芬蘭一探究竟,由於過去無論是校友心得或網路資訊皆缺乏相關資訊分享,更讓我想作為拓荒者親身體驗,最後錄取前往 Aalto University。
在赫爾辛基交換的學習生活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作為國際權威的教授資歷,或是課程內容編排化腐朽為神奇,而是整個教育體系為學生打造的學習環境,雖然剛開始強迫發言的課堂規矩會帶給大部分的亞洲學生思想上的衝擊,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學生的行為受到限制,但我最直接的體會反而是「變得自由」,對於課堂內容有任何疑問、想討論的部分都可以開放交流,而不是帶著滿滿的疑問到課堂結束。在芬蘭留學的過程中,我認為學習的內容其次,最重要的是開始養成與不同文化交流的心態建立。
當時,有一門選修課的教授是全校最年輕的博士,白天在學校任職做作為學者的他,下班後卻會到夜店擔任 DJ,他認為許多事情原本就不存在標準答案或規定的道路,可能也正是芬蘭對於多元的包容程度讓他們成為最快樂、教育品質最好的國度,也正是這種精神不時鼓舞我勇敢追尋目標。
商學院畢業出路 : 學習的廣與雜,如何找出合適工作
我自己是用刪去法,舉例來說 : 國際貿易法、國際財務,其實很明確的要對法律或財務報表、數字比較有天賦,或至少不排斥長時間相處,很明顯修課時自己並不是那塊料,所以就先選擇國際行銷,可能因為大學時學習並不會分得太細,對行銷有興趣的同學大部分目標也都是大型廣告或公關公司。
因此大學實習時,我是先應徵奧美集團旗下的公關公司,整個實習的過程讓我驚覺原來對廣告業、行銷工作的認知只是一個錯誤的幻想,但我並不覺得是浪費時間,而是用這種實習的方式至少可以在茫然中找出一點方向,釐清自己對於產業和職務的喜好及適應性,所有的迷惘都要經歷試錯。你必須要不斷驗證,如果不喜歡就趕緊規劃轉換跑道,不用害怕轉換跑道付出的時間與代價,因為年輕時的嘗試能省下更多未來大幅調整職涯帶來的成本,30 歲或是 30 歲之後你的職涯走向,都必須靠你在 20 出頭的 Trial and Error 找出。
畢業規劃 : 考研究所、準備海外留學申請還是進入職場?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不要因為同學們的決定影響自己,尤其是大四時會很明顯感覺到同學逐漸會分成兩群,一群是每天努力準備考研究所,另外一群則是在準備開始找工作的。如果找工作的進度不順,便會開始猶豫是不是還來得及準備研究所,我自己會認為千萬不要因為當下情況的順利與否,而衝動地去選擇另外一項。
我自己大四就曾經面臨過同樣的狀況,進入職場跟繼續進修的分歧讓我掙扎了半年之久。最後決定直接工作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如果要馬上決定一個非常有興趣跟熱忱的領域時,我並沒有辦法有一個很明確的答案,所以我擔心如果再繼續投入 1、2 年的時間唸書,其實讀完跟我大學畢業的處境相差不大。所以我決定不如先開始工作,再來從職場當中尋找和發展出自己期望深入研究的領域。
商學院畢業職涯 : 如何找出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
如同前述提及,透過大學在奧美公關公司的學期實習機會,後來很幸運的得到轉正的名額。
沒想到入職大約半年後,開始認知到自己不適合跟不喜歡公關產業的工作,所以我就開始尋找能夠頻繁使用英文的工作環境,因為能夠到國外留學、工作仍是未完成的夢想。後來換到一間美語顧問公司 (現在 Tutor ABC 的前身),這間公司主要提供的服務是線上英文教學,在團隊中主要負責公司財務相關的工作。當時成員由台灣、外國團隊工作共同組成的環境中,讓我更確信自己喜歡這種有多國團隊成員組成的跨文化合作氛圍。
後來持續累積產業、工作經驗的過程中,發現還是念念不忘寫作的夢想,毅然決定在出國前尋找一份既可以培養寫作能力,同時可以過去 4 年所學結合應用的職務,我才慢慢轉換到媒體業的行銷企劃。行銷企劃的工作建立在商學背景上,親子媒體需要對文字有更高的敏感度,最後一份在臺灣的工作進到美妝媒體擔任編輯。不斷的嘗試之下讓我能挖掘出自己真的喜歡的工作型態,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和媒體相見恨晚,或許在大學階段就應該勇敢的嘗試看看文字相關工作,以上是我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 6-7 年的轉換例子經驗分享。
對於職場新鮮人而言,很容易產生「我沒有做滿一年 (或 X 年) 就換工作到底好不好?」的想法,像我自己前面可能轉換兩、三份工作,最後才換到一個比較穩定也是我真心喜歡的工作。前面每次提離職前夕,其實內心很難做到不擔心或質疑 — 不滿一年是否等於我的履歷沒有用或是不好看。可是回首來看,如果你認知到這件事情是你真的不行、不喜歡或著看不到未來,那工作不管持續 1 年還是 2 年,其實結果多半會是一樣的發展。所以如果你已經很明確知道想要轉換職涯方向的狀況,就不要猶豫趁早下定決心,拖得越久只會懊悔自己浪費太多時間在一個錯的地方。
義大利留學經驗分享
時機抉擇 : 決定出國留學的時間點?
當時主要有兩個生涯規劃方面的考量,第一個是原本目標 30 歲以前可以順利畢業取得碩士學位,第二個是由於媒體業節奏非常快速,身為編輯就必須同時保持高產出跟高輸入,白話文就是一份很耗心力的工作。過程中不間斷的輸出內容給讀者、同事或是客戶,可是慢慢地我開始感受到自己靈感、想法的不足,以及當時對應能力已經達到極限,看著自己在這份工作的學習曲線日漸平緩,甚至有開始下降的趨勢,對於專業或是個人來講都不是一個好的跡象,這就是我決定在 27 歲開始著手準備留學申請的起心動念。
選擇留學國家 : 為什麼是義大利?
我自己的認知事先判斷對於選擇的留學國家是否有足夠的嚮往,接下來考量當前的生存能力、語言能力、經濟能力、文化認知能否實現嚮往的生活,最後考慮畢業後留下來取得 Full-Time Job 的機會。當時選擇義大利我評估過三件事 :
- 工作資格 : 義大利國際學生取得碩士後,政府會提供一年的找工作簽證,有一個身分轉換的緩衝期,相較於美國畢業馬上面臨簽證問題的處境更有餘裕
- 義大利的文化跟語言 : 我最後主要考慮的城市是米蘭,因為我本身英文溝通沒有問題,米蘭當地提供英文授課的碩士學程有蠻多的選擇
- 特性 & 優勢 : 義大利的時尚產業本身就有足夠的利基,商業上孕育出 Gucci, Fendi, Parda 等國際時裝品牌,此外作為四大時裝周的舉辦城市也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結合上述三個原因讓我決定到義大利繼續進修,當然建議如果未來想在義大利繼續生活或工作,可以先開始學義大利文作為基礎,相信未來求職上也會更加順遂。
留學科系 : 為何申請 Fashion Management 這門專業?
Fashion Management 從當時眾多考慮的留學科系中脫穎而出,主要是看中非常多的時尚品牌總部設立在義大利,由於過往大學商學背景的基因使然,讓我更想知道這些品牌在行銷策略或品牌管理是如何實踐聞名國際。
我覺得沒有一個地方比義大利更適合學習如何經營品牌形象、控管傳媒策略等這類事情,包含像是許多同學想涉略的採購工作,就讀 Fashion Management 時,業師也會跟著一起探討他們是進行品牌採購的思維以及流程。許多業內的實務經驗會是以前在台灣比較沒有機會接觸的領域,譬如在台灣讀商學院時,學習採購的方式是透過理論或比較廣泛的產業總結,而非針對單一品牌或個別事件學習的眾多實際情況,這是相當吸引我的課程設計。
義大利留學 : 為何選擇 Domus Academy (Milano)?
下定決心要申請義大利學校的時候,我很直覺的上網 Google 是否有義大利學校的代辦中心,當時發現有一間機構本身有提供義大利文教學服務,同時也有在協助處理義大利學校相關的申請。這種留學機構或代辦中心通常會給你幾個建議選項,可能是機構本身有合作的學校,我認為一開始在蒐集資訊階段,不要排斥他們推銷或是不是帶有偏頗的推薦學校,換種想法都當作蒐集資訊的過程。不管是否有找留學代辦,充分瞭解自己申請的學校本來就是職責所在,蒐集完各方的資訊之後,可以再上網找每間學校相關資訊 : 例強項領域、校友發展、課程設計方式等。
以專門研讀時尚的大學 / 學院,其實整個義大利知名的學校也不是很多,將範圍侷限在米蘭可能剩下 3 – 4間,但如果更仔細分類,每一間學校還有不一樣的強項,設計、品牌管理、品牌建立、產業別上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發展跟特色。我最後選擇的 Domus Academy 雖然是以設計學校起家,可是它勝在聘回許多傑出校友或是業界專業人士作為講師,與遵循正規理論、學術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作為已經具備數年工作經驗的申請者來說,當時看到這種進修方式是結合實際產業、貼近產業動向,並且可以頻繁與來自於產業內部的人學習、交流的型態正好與我的追求不謀而合,業師重在能夠直接讓我們與當下的趨勢、品牌策略接軌。另一個很吸引我的特色,課程設計上強調使用 Workshop 貫穿整個碩士的學程,形式上很像是執行 4 個工作上的專案,但是你會面對不同品牌、不同國籍的組員、不同領域的導師一起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大型跨國專案,對於目標在國外工作的學生會是很有趣的實戰經驗累積。
以上是我認識以及選擇的契機,它可能在國際上不是最知名,卻是當下最適合我的選擇。
Domus Academy (Milano) : Fashion Management 課程規劃
Domus Fashion Management 設計為一年期的碩士學程,這一年碩士期間會歷經 4 個工作坊專案,每一次的工作坊執行會系統性規劃不同的學習主題 (產業、技能),難得的是並非課堂模擬的 Business Game,而是真的會跟市面上的品牌實際合作,根據品牌提出的需求,訴求他們希望透過專案協助解決幫忙解決的公司難題或是達成新的目標。
很值得一提的是,課程設計上會由兩、三個學系併在一起學習,完全比照未來進入公司的專案執行,由採購部門、產品設計部門、視覺設計部門等專業一同完成 Workshop。這間設計學院的課程設計在於強調實戰,為了讓學生在整個碩士期間,完全以實際在業界工作的流程和標準一樣。
延伸閱讀 : Sandy 獨家分享獎學金申請攻略
多莫斯設計學院 : Workshop 授課模式
每次的 Workshop 為期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前面兩週會安排基礎理論課程,課程是由業界的老師教導。譬如本次 Workshop 流程涉及採購,會由現職品牌中擔任採購職位的業師到課堂上教導學生如何做 Buy in,他們傳達的經驗及提點即是往後幾週工作坊會應用到的 know-how ,讓實際作業之前能夠有更具體的理解,真正執行工作坊專案時便能學以致用。當工作坊開始,每兩個禮拜需要與客戶報告一次進度,客戶也會如實地回應給他們當前的想法,例如 idea 很有創意不過實際執行上可預見的困難,或是企劃發想在預算的考量上不夠周全,需要不斷的優化、修改直到客戶滿意。
整個機制是我認為 Domus Academy 最有價值所在,不時會議上能實際接觸品牌主管甚至是 C-Level 的高階經理人,或是目前真正在品牌推行專案的負責人,參與工作坊時不強制到辦公室實體實習,不過當四個工作坊專案全數結束後,取得碩士學位前必須要完成至少兩個月的實習。換句話說,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要實際進入業界去驗證學習成果,工作表現完全對公司負責與學校、學制無關,所以工作坊跟實習是完全分開的兩件事。另外, Domus 教學環境非常開放,所有的業師和工作坊客戶都有機會面對面跟他們請教、交流,他們也很樂意分享品牌最真實的狀況,如果你在尋找此類型的訓練,相信這間學校會很適合你。
除了工作坊 (Workshop) 以及實習以外,還有一項必須完成的個人專案等同於碩士論文,也是整個義大利碩士生活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時光。我當時提出成立一間新創公司的商業計畫書,因為當時分配到的 Mentor 本身就是一位天使投資人,對我來說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因為平常要遇到一位天使投資人,即使已經是創業家或是有實際創業的想法都不一定有頻繁交談的機會。而透過個人專案的執行期間,我等同於實際規劃一個新創事業的前置流程,由業界投資人協助審視並且教導我其他新創公司的提案會如何思考,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學習經驗。
學習環境 : 班級組成、同學背景
以我自己所就讀的年度以及專業,Fashion Management 跟 Luxury Brand Management 兩個專業時常會有課程共同進行,因此同學類型主要有兩種類型 : 大學畢業生、30 歲以下工作 4-5 年後的二度進修。具備工作經驗的同學中又以設計師背景居多,他們會很有目的性的進修跟 Management 相關的課程,以利他們未來創立個人、獨立品牌的目標,或是讓未來求職道路更寬廣;而大學畢業生們,本身大多是 Management或是 Luxury Brand Management 相關學士畢業。國籍來說,歐洲、亞洲人比例 50% / 50%,其中又個別以義大利本地以及印度學生佔多數,整體營造出蠻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Domus Academy (Milano) : 校園名聲、資源對於求職的幫助
現實層面考量,Domus 本身作為設計學校起家,確實相較於綜合大學或藝術大學來說在世界排名、國際名聲上較為吃虧,不過受益於校方近年相當努力宣傳學校的聲量,所以如果未來計畫投入 Fashion 體系裡,或是跟 Fashion 相關產業的話,至少業界多半有一定的公信力。校友部分,以我目前任職公司就有兩個同事同樣是 Domus 的校友,所以不太需要擔心在時尚產業的校友人脈問題。
至於學校資源的實質幫助前面都有蛛絲馬跡,也正是不斷提及的業師制度以及 Workshop 設計,因為會有各式各樣產業界的業師或專家來教課,所以通常課後透過領英 (LinkedIn) 跟他們有聯繫的話,從他們身上也許就可以找到不同的機會,我自己身旁就有同學只是簡單大膽的 Say Hi 就獲得實習面試的機會。
義大利工作經驗分享
義大利日常 : 生活文化
幾年的留學、工作體悟,義大利是一個很有美感的國度,既使不是讀時尚、留學,只是單純旅遊造訪義大利都能明顯感受到義大利本身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街道邊隨處可見的建築、博物館、櫥窗設計,基本上都是另外一個層次和層級的美感表現,我認為能將美的氛圍融入生活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尤其如果是讀時尚、設計或是藝術的人,真的會彷彿來到藝術最高的殿堂,日常採買經過櫥窗瀏覽都可能會帶來收穫和靈感啟發,這都是精品、設計品牌的第一線設計概念,整個街廓就形成一座大型博物館、美術館。
此外義大利境內除了大家熟知的羅馬、米蘭、威尼斯等觀光城市以外,每一座城市都能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Work-Life Balance 的職場文化讓大家可以不停的旅遊,即便搭火車一個小時到台灣旅遊書不會介紹的小城鎮都會讓人驚嘆「哇!這個地方真的很漂亮!」,然後再被它們各自的故事所感染,所以我覺得這是在義大利留學、工作、生活最划算的一件事情之一。
義大利生活成本 : 米蘭物價,如何生活?
米蘭最貴的開銷多半會是房租,逃脫不了居住在國際大城市的代價,如果指定住在市區內或離市區比較近的地方,跟別人分租一個月的費用通常會從 500、600 歐元起跳。相信不只米蘭,如果要外出到餐廳用餐費用肯定不低,每餐也都要花費 15 歐元以上,不過如果省錢可以就是天天自己煮飯,超市的物價我自己體感跟其他歐洲國家差不多,所以偶爾自己煮、偶爾外出社交,不亂揮霍的情況下生活尚有餘裕。
米蘭的確是義大利物價非常高的城市,加上義大利很可惜的一點,整體的薪資水準在國際上並不屬於競爭前列 (根據 Glassdoor & Llewellyn Consulting 發行報告,大約排名在歐洲 13-14 名的位置),所以若將薪資和物價綜合起來比較,單純只考慮存錢不一定是歐洲最適合的選擇。
義大利求職 : 如何找到實習?
首先,必須特別讚許 Career Service Center 完整的輔導,當準備開始投遞履歷、應徵實習時,其實學校會特別邀請想針對 Domus 相關專業進行徵才、合作的公司到校園中演講,如果會後對公司所開設的職位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透過聯繫 Career Service Center 開始後續的接洽輔導。
求職之前,我有評估過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以及優勢,就讀碩士以前是編輯出身、對於寫作有熱忱,可是當前最大的瓶頸就是身處非母語國家,基本上很難有機會錄取文字編輯相關的職位,義大利文或是英文皆不是母語的情況下,短期內達到編輯工作對於語言程度的要求是有很大的難度。因此我預約蠻多次 Career Service Center,請職涯顧問、業師協助我重新擬定求職策略。
好在職涯中心擁有足夠的人脈資料庫,他真的在短時間內幫我找到義大利小型雜誌的實習面試機會,我也很幸運地能夠獲得第一次的編輯面試,只是在這個面試過程中,義大利的雇主蠻在乎這個東西是不是你真的喜歡或是有熱情,雇主會說:「我們覺得你很好,你想要來的話,我們歡迎! 可是如果這件事情不是你真的喜歡的話,那你也不用勉強。」包含學校老師不停強調,找不到實習是一回事,可是如果你找到一個錯的實習,浪費你兩個月時間那是更嚴重的事,所以在這過程中我得到蠻多 Career Service Center 的幫助,每一次的失利後會幫我釐清剩餘哪些職位、產業適合我,也會跟我討論其實有些職位或許很適合是我沒有想到,所以後來轉換心態,只要有機會的話我就會去面試,最後我參加 5 間公司的面試,最後才來到目前任職的公司 — Contactlab。
義大利求職 : Contactlab 面試經驗分享
我目前的工作就是由當時錄取的實習轉正,整個投履歷過程我都透過 Career Service Center 跟 LinkedIn 兩個管道進行,坦白說義大利找工作或實習市場算是相當競爭,原因是就業環境要求每個人都至少要具備一、兩份實習,即使是義大利本地人找工作也是非常辛苦,如果還不會義大利文要從 LinkedIn 直接獲得面試機會難度會更高,因此我會建議在義大利留學的同學善用學校的職涯中心,因為至少有熟悉狀況的顧問可以協助篩選適合國際學生的入門職位。
相較於投遞履歷、等待結果的煎熬,實際 5-6 次到公司面試的過程反倒沒有之前在台灣面試來得緊張,因為台灣的職場文化、社會氛圍,常常會讓人覺得,求職者今天是來求一份工作,雇主、面試官會嚴厲的審視自己好不好。不過在義大利的面試都很像在聊天,聊天並不等同於閒聊,而是你會覺得對方是真心的把你們兩個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在評估你,雇主會強調「你要喜歡我們公司,你要喜歡你將會做的事情,你才接受這份工作,不然就大家不要互相勉強。」這是整個面試經驗上最不同的地方,不會單方面讓面試者感覺被選擇,而是會感受雙方有互相選擇的權利,且應徵者全程都有被尊重的情況,每一個人的喜好跟意願是有被這間公司重視的,不管有沒有得到工作機會,對我來說,這些面試經驗都算是蠻正向的成長。
最後有幸加入 Contactlab,因為公司開設的職位需要會分析且具備中文能力的人,因為專案上有不少機會要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而在面試的時候我就已經有感覺到他們可能找合適的人選也有一陣子,畢竟會講中文又剛好讀時尚且兼具可以用英文工作的人選不多,因此面試的流程更像是在確認彼此需求。面試時,他們有詢問對於未來工作的想像,根據我的回答也很坦然的回饋 : 「你的想像可能符合 70% ,不過還有30% 會需要額外負責的工作」,並針對額外工作確認我的意願,完成確認後才開始談細節的薪資、工時以及可開始工作時間。
Contactlab : 義大利職場文化
Contactlab 是一間創立 20 多年的 IT 服務公司,一開始主要業務以 Email Marketing 起家,後來陸續新增多項數位化的品牌外部服務,在 Fashion 、Luxury 有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
目前公司因為先前疫情的關係,一個月只需要進辦公室工作 5 天,其他時間都是 Work From Home (居家辦公),同事之間建立在一個互相信任的基礎上,不用打卡也不會有老闆走來走去檢查大家的上班狀況,組織也算蠻扁平,譬如你跟你的上級主管可以很直接的講到話或是一起開會。這個我覺得是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台灣的階級和監督的職場文化可能還是比較嚴格一點。義大利的辦公室裡上班的話,義大利人很愛聊天,也很享受每天突如其來的 Coffee Break,會有很多的時間、機會可以跟不同國籍、專業、文化背景的同事交流,每次茶水間的相遇可能都有不同的邂逅,義大利人算是熱情也友善,多少都可以聊一兩句,我覺得這個是在義大利上班最有趣的地方。
Contactlab : Digital Analyst 工作內容
因為數位工具產業的環境轉換,再加上公司未來規劃,我目前所處的團隊可以想像成是一個 Consulting Firm,隸屬科技公司偏服務客戶型的顧問部門,這個團隊的任務是幫時尚產業的品牌做 Benchmarking ,譬如有公司會針對不同品牌在數位化上的表現,並根據許多不同的面向進行數據蒐集,最後發行一個落點分析,並販售這份報告給相關客戶提供品牌在產業中的競爭優勢,或是分析其他客戶正在規劃的策略、趨勢。
一年之中就會有幾個固定的主題,譬如數位化程度、消費者的購買體驗報告,根據趨勢、大環境進行不同的調查跟資料蒐集,再釋出報告給予客戶建議,目前主要來講客戶全部都會是精品品牌。
作為一個台灣人在時尚產業工作,相較於過往最大的收穫就是真的參與最前線,接觸的數據跟回饋都是來自品牌總部第一線,能夠透過決策者瞭解他們最真實的狀況。從我還在實習的階段開始,就開始有許多直接與客戶簡報的機會,報告的對象最高級別有到 Prada CEO,其他當然還有許多義大利精品的高階決策層,能夠有機會直接和他們對話與吸收回饋,這件事情是我在台灣根本不曾想像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到的,這是直至目前為止這份工作最有價值也是在義大利工作最吸引我的重點之一。
執行編輯 : 林軒毅 Bill
校稿編輯 : Claire Chieh
延伸閱讀 : 更多時尚產業留學校友的經驗分享
勇闖歐洲時尚科技圈的俠女,聽她的英國留學創業故事 | FavourUp 行銷長、英國華威大學
法國找工作? 媒體公關從實習轉正職經驗談 | Toulouse Business School 圖魯茲商學院
作為平台總編輯,在此感謝所有留學校友願意分享留學故事,也謝謝長期願意閱讀留學計畫文章的每位夥伴。如果你也有留學故事想要與大家分享,歡迎隨時透過 instagram 及 Facebook 與我聯絡。